当前位置:主页 > 人物简介 >

姚启圣简介资料,姚启圣最后的真实结局

  姚启圣简介资料

  姚启圣,1624年出生于浙江会稽,字熙之、忧庵,从小就有豪侠之气。是清代康熙年间的杰出政治家,收复台湾的决定性人物之一,曾担任福建总督。当政期间以执法严明著称,在收复台湾战役中功勋卓著,1683年6月年底故逝。有一次他游萧山,遇见两个兵卒抢掠一双女子,姚怒夺佩刀杀了那些健儿,把受害女子放走。康熙二年他在乡试中得了第一名,被授以广东香山县知县。性爽朗,视钱如粪土。关心故乡绍兴建设,曾修郡邑庠及三江闸、西江塘。

  人物生平

  姚启圣为明朝诸生。清顺治初年,游通州,为土豪所侮,乃诣军前乞求自效。任通州知州,执土豪杖杀之,弃官而归。

  顺治二年,便官居福建巡抚之职,郑成功收台时,因资助粮草,颇有微功。

  康熙二年(1663)中举,八旗乡试第一,授广东香山知县。前任因负课数万下狱,启圣代为偿还。后以擅开海禁,被劾罢官。

  康熙五年(1666),姚启圣再被裁撤,赛到盛京郊区一个马场任九品司厩。

  

姚启圣

 

  康熙十三年(1674),耿精忠于闽叛清,兵入浙江境内,陷温州,及台、处州诸属县。康熙命康 亲王杰书统兵进讨,启圣与子仪募健卒数百,赴亲王幕下效力。署诸暨知县,剿平紫?山土寇。

  十四年,康 亲王疏陈启圣劳绩,超擢浙江温处道佥事。从都统拉哈达剿平松阳、宣平县叛兵。

  十五年,偕同副都统沃申、总兵陈世凯等协剿耿军,攻打石塘,焚其木城,斩获甚众,乘胜收复云和县。十月,启圣父子随康 亲王军合战精忠,师入仙霞关,趋福建,精忠降。擢启圣为福建布政使。时郑成功子锦踞漳州、泉州、兴化,清军进讨。吴三桂将韩大任骁勇善战,世称小淮阴侯,自赣入汀谋与锦合。启圣说之降,得其部卒死士3000人以为亲军。

  十六年,从康 亲王克复邵武、兴化,尽取漳、泉之地,锦逃回厦门。

  十七年五月,总督郎廷佐奏启圣与子仪屡著战功,其赡兵、购马、制械,先后用银50000余两,皆出己资,得旨嘉奖,晋升福建总督。上平海十疏,尽言用兵之策。七月,启圣偕海澄公黄芳度由永福进兵,收复平和、漳平二县。锦将刘国轩等进逼泉州,立营于蜈蚣岭,启圣率壮士出战,将军赉塔、都统沃申等夹击,连破其寨,斩其部将郑英、刘正玺等十余人,国轩兵败逃遁海澄,启圣乘胜克复长泰县。因功授正一品。九月,复遣其子仪进兵同安,敌弃城遁。十月,偕副都统吉勒塔布、提督杨捷等攻海澄,败国轩于江东桥,又败之于潮沟。

  十八年,国轩等欲断江东桥以攻长泰。启圣偕赉塔、杨捷及巡抚吴兴祚协力追歼,大败锦军,先后招降官吏400余名,兵14000余人。

  十九年二月,启圣与赉塔及总兵赵得寿、黄大来等分兵7路合击,破敌19寨;另遣将渡海,拔金门、厦门,招降朱天贵、杨彪等。进兵部尚书、太子太保。

  二十一年二月,叙克海澄、金门、厦门功,予骑都尉世袭,加一云骑尉。时锦已卒,子克爽袭位,称延平王,愿称臣入贡。启圣以奏,不许,促水师提督施琅进攻。八月,琅定台湾,启圣还福州。十一月卒,年六十。

  1683年六月,部属施琅不听调派,先行领军攻台,占领台湾,俱夺战功。施能先行点兵出征,显见康熙有密令授予施琅,并无全信任姚。姚闷闷不乐,至斯年年底故逝。

  人物家族

  从姻亲和军事历史背景上看,福建总督姚启圣的妹夫为清东阁大学士(宰相)署兵部事的潘湖叟黄锡衮;而分管兵部的阁臣潘湖叟黄锡衮的妹夫是福建水师提督施琅。

  在攻打台湾时,姚启圣、黄锡衮和施琅三人是珠联璧合的姻亲、千载难逢的合作对象。据陶元藻《全浙诗话》:“迨台湾之乱,冲锋陷阵,虽施琅功,然运筹帷幄,决胜千里,应时以输军饷,重犒以收士心,俾琅用兵多寡,出师缓急,靡不如意者,皆少保(即姚启圣)之力也。刘国轩败,澎湖凯旋,琅于海道奏捷,七日而抵京师,少保遣飞骑由内地驰报,迟琅二日,琅已先封靖海侯矣!”“天生奇人,萃于一家”,姚启圣全家都有奇特之处。其夫人何氏“绝有力,举石臼如无物,公奇之娶焉”;其长子姚仪“挽强弓百步外可洞四札”。

  人物评价

  康 亲王杰书疏荐姚启圣接任福建总督,续与台湾进行谈判。姚于福建总督(1678年—1681年)任内,于郑经回台湾时,攻占厦门、金门。于兵部尚书任内,与台湾郑克塽、刘国轩、冯锡范谈判,台湾比叙朝鲜藩国内附清帝国,康熙不准。

  澳门人霍侣成弄兵作乱,姚以计擒之,俄而逃去,又率奇兵缚以归。海乱才告以平息。康熙二十年,左都御史徐元文奏劾姚启圣“侵占民利,扣克军饷”,在攻打台湾问题上“始欲养寇,继欲穷兵”。

  姚启圣碑文

  启圣在复奏中为自己辩解:“臣自入仕京师,未有产业。而军前捐银十五万有奇者,香山罢官后贸易七年,得积微资,并臣浙江祖产变价,及亲朋借贷,经年累月而有。”可见,姚在耿精忠反兵入浙江境内时“以家财募兵”并非虚言。所谓乱世出英豪,清初的三藩之乱更是给了姚启圣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,在闽浙鏖兵用人之际再度进入官场并步步高升。姚初捐资募兵,投康 亲王杰书麾下,抗击耿精忠和郑经,先是代理浙江诸暨,后擢浙江温处道佥事,至康熙十五年(1676年)耿降,又升福建布政使。

  姚两年后晋为福建总督,专责平台事宜,是其人生重大转折点。

  ①其间曾亲率军队平定郑军袭扰沿海:康熙十七年(1678年)郑将刘国轩率军进攻福建沿海,攻陷漳州门户海澄, 之后海陆北上连下数十镇;姚上任后,指挥各路人马进剿郑军,很快扭转败局,迫使刘收缩兵力于漳州附近;康熙十九年(1680年)姚又率兵克海澄,收金厦,迫使郑经退至澎湖;至此, 郑氏丧失在大陆的全部据点,姚也因功加封兵部尚书、太子少保衔。

  ②制订平台方略:姚在上任伊始具析时局,向康熙帝上奏提出自己的观点“贼党繁众,败必归海,一时难以进剿,若听其悠游,迁延岁月,势必复聚,其为后患无穷。非宣布皇仁,广行招抚,以散其党,而孤其势,不能平巢覆穴……”,这一剿抚并用的策略正适清初国情,遂被康熙采纳,直至清廷顺利统一台湾。

  ③招抚郑军官兵:姚深知当下之计,唯有从郑氏集团内部分化瓦解,逐渐削弱其势力,瞅准时机才能最终给以致命一击;遂于康熙十八年(1679年)在漳州设“修来馆”,派遣郑军降将黄性震主持,以高官厚禄招降郑经部属,先后有陈士恺、郑奇烈、朱天贵等名将携所属官兵近五万人投诚,可谓是成效显著。

  ④壮大福建水师:鉴于当时的清廷没有强大的水师,故对盘踞海岛的郑军长期不能实施有效打击,姚于是上奏朝廷派重臣任专职水师提督, 总领水师事务;上遂从姚启圣标下调拨万人, 从江、浙选战船百余艘, 从湖广拨发新式西洋火炮, 加强福建水师的力量,为武力平台做好了准备。

  ⑤发展地方经济:收复金厦后,上书恳请展界诸岛, 终止移民,最大限度的恢复因连年征战及清廷“迁界禁海”政策而遭受破坏的地方经济;另外在汀州盐政处理问题上合理得当,解决了当地百姓吃高价广东潮盐的问题,保护了百姓的利益。

  ⑥荐举贤良:曾和闽籍大学士李光地一道保举海霹雳施琅出任福建水师提督,迈出了成功平台的关键一步

  人物作品

  《清史稿》有传。著作《忧畏轩遗集》。

  姚启圣还是个诗人,在徐世昌编的《晚晴簃诗汇》及钱仲联编《清诗纪事》中,都收了姚启圣的诗。其中有一首《视师》:“提师渡海极沧溟,万里波涛枕上听。此际梦回银汉转,千峰明月一孤舲”,确像一个将帅写的诗。

  • 关注微信

猜你喜欢